關節保養就靠"它"!軟骨素怎麼吃一次報你知

膝蓋保健就靠它

我們常聽到:「存骨本、顧老本」,隨著年齡日漸增長,總擔心上了年紀後,身體老化加速,骨骼關節開始變得脆弱,讓人無法再隨心所欲地趴趴走。但如果你以為補骨本,就只要補充牛奶及鈣片,這其實是不全面的觀念。我們攝取的鈣質只能幫助我們維持骨骼的健康,但除了骨骼需要保養外,膝蓋軟骨的保健也很重要!因此想要靈活行動不卡關就要靠它-軟骨素

尤其現代的飲食多半精緻,想要精準地攝取營養,並不容易,因此許多人都會利用保健食品來替代。在尋找骨骼關節保健食品時,經常會看到成分標示中出現「軟骨素」這三個字,並且各大保健品牌皆有推出軟骨素的補充膠囊,但標示說明往往只會寫「促進關節健康」,並不會詳細說明軟骨素對人體的好處,軟骨素是什麼呢?應該要怎麼吃呢?市面上眼花撩亂的軟骨素營養食品要怎麼挑?讓營養師一次報你知。

軟骨素是什麼?

軟骨素(英文:Chondroitin),從字面上理解,許多人自然會覺得它只存在於軟骨之中,但事實上並非如此!

軟骨素屬於黏多醣蛋白的一種,具有強效的吸水性,經常分布於人體各處,不論是皮膚、角膜、關節軟骨等皆含有軟骨素,其中又以關節軟骨的含量最多。也因為極佳的吸水性,可讓軟骨細胞有足夠的水分達到緩衝、潤滑的作用,幫助軟骨就像軟墊一樣,減輕我們行動時所受衝擊力,讓我們能靈活行動不卡卡,軟骨素在其他組織中主要作用則是幫助保持水分,因此對人體來說是相當重要的物質。

然而,隨著年齡增長,關節間的軟骨可能因長期承受壓力而過度磨損,再加上軟骨素的分泌量降低,關節的保水能力降低,久而久之軟骨和韌帶就會開始失去彈性、磨損,進而導致關節容易過度磨擦,發炎、痠痛的症狀就會開始一一浮現,因此在自身軟骨素生成量不足時,人體也可藉由調整飲食來適度補充軟骨素,維持關節軟骨的健康。

哪些食物富含軟骨素?

透過天然的食物補充軟骨素營養不失為一個健康省錢的好方法,軟骨素一般存在於各動物的軟骨及植物中,像是山藥、鰻魚、海參、魚翅、納豆等食物,皆含有豐富的軟骨素。

但這類食物在台灣的日常飲食中較不容易攝取到,因此也可以透過市面上的骨骼關節營養保健品補充一日所需,比如有些品牌滴魚精會添加「深海魚軟骨素」,這也是很好的補充來源,因為滴魚精中不只含有軟骨素,還會有蛋白質、膠原蛋白、鈣質等多樣營養素,讓您可以一次補充多樣人體所需營養素,但要注意的是,由於滴煉的魚種成分不同,因此並不是所有的滴魚精都含有軟骨素,購買時,還是要認明有特別標示添加深海魚軟骨素的滴魚精,才是含有有效成分的。

誰適合補充軟骨素?

我們每天的行走、跑步、搬運東西都會用到身體的各項肌肉及關節,因此如果工作或生活長期需要勞動及活動的人,關節的耗損會相對較大,也較需要補充「軟骨素」保健自己的身體。

  1. 膝蓋關節常疼痛的銀髮族
  2. 熱愛戶外運動者(球類運動、慢跑、登山健行等常活動到手腳關節的運動)
  3. 體重過重者
  4. 長期做家事勞務的媽媽(需要常常彎腰起身的家務勞動)
  5. 工作需長期搬重物者(搬家公司、建築工人、瓦斯行等)

軟骨素如何選如何吃?

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之專題文章「骨關節炎/退化性關節炎之藥物與治療」中提出,軟骨素一日的建議劑量為1200mg,軟骨多吃並無益處,甚至恐有副作用,因此應遵守建議用量使用,一般建議在「空腹」服用,吸收會較佳,但由於有些複合型產品含有蝦蟹等甲殼類,因此攝取時須注意有無含有過敏成分,哮喘、氣喘、凝血功能異常患者,請諮詢過醫生再食用。

挑選軟骨素產品也有以下幾點小撇步,可以幫助您更安心的選擇好產品。

1.挑選天然萃取

市售軟骨素保健食品的來源大致有三種,一種是從雞、鴨、牛或豬的軟骨中取得,因為原料的容易取得,這類產品的價格通常較低廉;另一種則是萃取自鯊魚軟骨的產品,由於原料較稀少,價格通常較高,但據研究顯示,鯊魚軟骨中的營養成分也高於牛或豬的軟骨素,第三種則是人工合成軟骨素,選購時不妨多加留意成份來源。

2.選擇複方成分

比起只有單一營養素的產品,可依自己的需求選擇複方的產品,如葡萄糖胺、第二型膠原蛋白、鈣、蛋白質等也都是有益於關節健康的營養素,蛋白質與鈣可以幫助維持骨骼,而葡萄糖胺、第二型膠原蛋白擇一樣可幫助關節,軟骨複方成分可以同時兼顧身體其他營養需求,一舉多得。

3.內容標示明確、符合安全劑量

查詢產品時應選擇軟骨素成分、食用建議、製造有效期限等保健食品資訊皆應被明確標示的品牌,也可利用食藥署幫助查詢產品在台灣是否有合格證書,以及回答其他相關問題。

4.產品有檢驗報告,安心有保障

產品通過國際性以及臺灣內部的認證,例如:SGS重金屬及農藥、塑化劑等添加物認證,有第三方的認證及保障,可以較安心的食用。

5.建議同一產品持續攝取3個月以上,效果才會比較明顯

雖然每樣產品的官方建議攝取方法以及時間都不盡相同,但通常建議每天固定在同一時間服用,比較不容易忘記。不過保健食品畢竟不是藥物,效果也會因人而異,快一點的人兩週就能感受到效果,慢的人則需要花上好幾個月,因此選購一樣商品後,建議至少服用3個月以上,才能夠看到營養品發揮更完整的功效。

您可能也會喜歡…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