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滑世代」看過來晶亮保健這樣選! 2024年10款葉黃素推薦比較
「滑世代」儼然已經成為趨勢,根據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公布「2019全民護眼趨勢調查」(資料1)報告,國人每日使用3C總平均時數達到10.7小時,換言之,一天當中,無論是學生、上班族趕公事、退休族追劇等,基本上用眼的時間已大幅增加,進而導致眼部疾病出現年輕化的趨勢,而談到「晶亮保健」大作戰,許多人會選擇使用葉黃素來護眼,但是市售產品選擇多元,單方、複方該怎麼選?如何確保攝取足夠的葉黃素,透過2024年10款葉黃素推薦比較,讓你快速掌握。
目錄:
為什麼需要攝取葉黃素
葉黃素攝取量建議、10:2黃金比例是關鍵
游離型、醋化型怎麼選
葉黃素劑百百種,「膠囊」具眾多優勢
複方成份配方這樣選
葉黃素挑選5大關鍵
10款市售葉黃素比一比
為什麼需要攝取葉黃素?
葉黃素(Lutein)是人類眼球黃斑部與視網膜色素組成的類胡蘿蔔素之一,具有高度的抗氧化能力。而葉黃素作為靈魂之窗的重點夥伴,主要因為生活中,受到光線照射時,能夠眼睛能夠調節光線,卻無法調節藍光,因此藍光會直達視網膜及黃斑部。而葉黃素有助於抗藍光,減少眼睛感光細胞的傷害,也能夠抑制發炎反應及調節免疫系統。(資料2)
然而,人類無法自行合成類胡蘿蔔素,需要靠飲食中獲取,尤以深綠色蔬菜、水果、穀物、蛋黃等葉黃素成分含量多,值得注意的是葉黃素是脂溶性營養素,因此若飲食中含大量的膳食纖維可能會影響葉黃素的攝取。
葉黃素攝取量建議、10:2黃金比例是關鍵
既然葉黃素好處多,究竟一日人體需要攝取多少的需求量才能有效取得營養素?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聯合委員會建議,葉黃素每日服用上限為每公斤2毫克;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(FDA)是每日6毫克,至於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(TFDA)則建議每日補充的葉黃素不應超過30毫克。(資料3、4)
值得注意的是,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(資料5)針對游離型葉黃素與游離型玉米黃素比例進行試驗,結果發現在攝取10mg游離型葉黃素+2mg的游離型玉米黃素的狀況下(黃金比例10:2)對人體有所幫助。因此葉黃素:玉米黃素=10:2成了當前眾所皆知的黃金比例。
游離型、醋化型怎麼選?
市售的葉黃素保健品,大致分為酯化型(Ester form)與游離型(Free form)。
游離型(Free form)
分子大小:小
屬性:水溶性
吸收方式:人體直接吸收
來源:金盞花翠萃取、深綠色食物(菠菜、甘藍)
生物利用率:高
使用時機:由於人體可以直接吸收,所以隨時都可以使用,只要把握定時定量的原則即可。
酯化型(Ester form)
分子大小:大
屬性:脂溶性
吸收方式:需經透過酵素水解消化後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
來源:加工食品、金盞花萃取物
生物利用率:低
使用時機:由於人體無法直接吸收,通常會建議與餐後使用,腸道功能不佳者建議謹慎使用。
游離型VS酯化型相關研究:
根據2010年美國營養學期刊(資料6)指出,攝取游離型葉黃素受試者的血液,葉黃素含量較攝取酯化型葉黃素者高出了17%。在2014年西班牙的研究報告指出,游離型葉黃素的補充劑比酯化型補充劑,更能夠增加血清/血漿中的葉黃素反應,而且僅有游離型的葉黃素,在人體表現吸收中較佳。(資料7)
葉黃素劑百百種,「膠囊」具眾多優勢
從市面的葉黃素保健品來看,劑型可分為膠囊、錠、凍、飲品等。以錠劑來說,製作過程加入許多賦形劑;液體和果凍則為了增加適口性,可能添加香料、精緻糖和化學調味劑,長期補充容易增加代謝負擔,對比下「膠囊」製程單純不需要添加調味料,算是化學添加最少的保健品劑型。
近一步來看,研究指出(資料8),游離型葉黃素易受光及熱的破壞,尤其是照射到紫外線時游離型葉黃素的結構更易被破壞,同時服用後,也要考慮營養素進入胃酸後,是否能夠維持穩定性,因此如何保存葉黃素的營養素成了關鍵。
雖然市售的游離型葉黃素種類繁多,並非每種劑型可能會受到內外在的環境破壞,因此,選擇上除了攝取量的考量外,選用膠囊時也建議考量「耐酸性的膠囊」,才能保護葉黃素順分抵達腸道釋放其營養素,達到完整人體的吸收。
複方成份有哪些?
食用保健食品,單方及複方各有優缺,端看消費者想吸收的營養成分有哪些。以葉黃素來說,經常可看見複方含有以下成分:
蝦紅素:蝦紅素屬於天然的類胡蘿蔔素,它的抗氧化能力比葉黃素高出2.6倍,有著「超級抗氧化劑」的美名,2022年一項臨床研究指出,連續30天,每日攝取6毫克的蝦紅素,有助於眼睛疲勞與乾眼症的改善,同時,它還能夠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、增強免疫系統、對抗幽門螺旋桿菌的生物活性和白內障等,對健康益處多多。(資料9)
花青素:具有抗氧化和抗菌活性,可改善視覺和神經健康,並預防各種非傳染性疾病。(資料10)
維生素A:可用於改善視力及治療眼睛問題 (資料11),維持暗處視覺。
維生素E:在預防白內障的發生和進展有所幫助。(資料12)
維生素B群:對於避免眼睛疲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營養(B1、B12能提高視神經的運作,防止視力降低;而B6是幫助水晶體、睫狀肌的主要成分蛋白質吸收)(資料13)
其他配方:包括猴頭菌菇菌絲體、山桑子萃取物、玻尿酸、小米草萃取物等。
葉黃素挑選5大關鍵
1.原料專利有「履歷」:從原料到製成都具有全球性臨床研究支持的大廠,能夠避免品質的參差不齊,也能確保使用上與攝取量是足夠與安心的,像是權威大廠美國專利XanMax® 金盞花萃取葉黃素授權,擁有多國製作的專利認證外,以及相關實驗證實,爲使用上增添一份保障。
2.含有複方成份為優選:許多研究證實,複方的葉黃素產品,有助於提升晶亮的防護網。
3.黃金比例10:2是關鍵: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在2006年進行AREDS2的臨床研究中發現,使用10mg葉黃素+2mg玉米黃素,在降低老年黃斑部病變的的罹患風險也有助益。(資料14)
4.受第三方檢驗核可:為了避免使用下肚的保健食品,含有農藥、重金屬、化學物質殘留,也因此在選購產品時,建議可以檢查產品是否有經過第三方的檢驗核可,讓使用上更安心。
5.看清楚產品成份:無論在原料、複方上選擇多元,讓人看得眼花撩亂,建議先了解自身需求,再進行選購,選購時,應看清楚產品的來歷、葉黃素含量、複方成份有無符合自身的需求。
10款市售葉黃素比一比
No.1芳茲生技 NHB游離型金盞花葉黃素膠囊
原料來源/廠牌:XanMax®
游離型/酯化型:游離型
葉黃素含量 (粒/mg):12毫克
黃金比例10:2:有
紅藻萃取物(含蝦紅素) (粒/mg):30mg(含蝦紅素5%)
維生素A:有
No.2大研生醫 視易適葉黃素
原料來源/廠:FloraGLO®葉黃素、ZeaONE®玉米黃素
游離型/酯化型:游離型
葉黃素含量 (粒/mg):10毫克
黃金比例10:2:有
紅藻萃取物(含蝦紅素) (粒/mg):30mg(蝦紅素10%)
維生素A:無
No.3白蘭氏 晶研全方位葉黃素EX
原料來源/廠:FloraGLO®
游離型/酯化型:游離型
葉黃素含量 (粒/mg):2.5毫克(2錠為5毫克)
黃金比例10:2:有
紅藻萃取物(含蝦紅素) (粒/mg):52.5mg(2錠105mg,蝦紅素濃度無標示)
維生素A:有
No.4 三多 金盞花萃取物
原料來源/廠:無標示
游離型/酯化型:酯化型
葉黃素含量 (粒/mg):15毫克
黃金比例10:2:無
紅藻萃取物(含蝦紅素) (粒/mg):無
維生素A:有
No.5 樂敦 V金盞花萃取物葉黃素複方軟膠囊
原料來源/廠:無標示
游離型/酯化型:游離型
葉黃素含量 (粒/mg):20毫克
黃金比例10:2:有
紅藻萃取物(含蝦紅素) (粒/mg):無
維生素A:無
No.6 NutriPlus 活沛多游離型葉黃素
原料來源/廠:FloraGLO®
游離型/酯化型:游離型
葉黃素含量 (粒/mg):20毫克
黃金比例10:2:無
紅藻萃取物(含蝦紅素) (粒/mg):有添加,無標示含量
維生素A:無
No.7大醫生技 黑醋栗葉黃素複方膠囊PLUS
插入對應圖片
原料來源/廠:FloraGLO®
游離型/酯化型:游離型
葉黃素含量 (粒/mg):10毫克
黃金比例10:2:有
紅藻萃取物(含蝦紅素) (粒/mg):無
維生素A:有
No.8悠活原力 金盞花萃取葉黃素+蝦紅素
原料來源/廠:FloraGLO®
葉黃素含量 (粒/mg):20毫克
黃金比例10:2:無
紅藻萃取物(含蝦紅素) (粒/mg):20mg(蝦紅素10%)
維生素A:有
No.9達摩本草 專利游離葉黃素+C3G花青素
原料來源/廠:FloraGLO®
游離型/酯化型:游離型
葉黃素含量 (粒/mg):10毫克
黃金比例10:2:有
紅藻萃取物(含蝦紅素) (粒/mg):100mg(蝦紅素濃度未標示)
維生素A:有
No.10善存 游離型葉黃素軟膠囊
原料來源/廠:FloraGLO®
游離型/酯化型:游離型
葉黃素含量 (粒/mg):20毫克
黃金比例10:2:無
紅藻萃取物(含蝦紅素) (粒/mg):無
維生素A:無
資料來源:
1. https://www.iop-target.org/Story_Detail.aspx?ID=63f7aba1-270a-49b4-806e-9654256a2f0c
2. https://epaper.ntuh.gov.tw/health/202008/project_3.html
3.https://health.ntuh.gov.tw/health/NTUH_e_Net/NTUH_e_Net_no177/%E8%91%89%E9%BB%83%E7%B4%A0.pdf
4.https://www.fda.gov.tw/tc/newsContent.aspx?id=23982
6.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21677121/
7. 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24808487/
8.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26300170/
9. 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16431409/
10.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5613902/
11. 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36225983/
12. 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14993799/